中国青年报——1940年首演的《雾重庆》,80年后依然一票难求
重庆话剧院 2022-03-21 15:32:55
1940年首演的《雾重庆》,80年后依然一票难求
原创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| 2022-03-04 18:18
作者:蒋肖斌
《雾重庆》真实地刻画了人物在战争来临后,生活的无奈与追求,在平淡的经历中引起更多的思考。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)1940年,一部五幕话剧《雾重庆》在重庆首演,每日演出票一 度供不应求。《新华日报》甚至登出广告,请看过该戏的观众不要再看,把机会留给没看过的人。
80多年后,3月3日,作为“大戏东望·2021全国话剧展演季”的首部演出剧目,由重庆市话剧院出品的经典话剧《雾重庆》在北京上演,戏票再度售罄。

《雾重庆》是著名剧作家宋之的在抗战时期于重庆创作的代表作品,也是五四以来中国话剧优秀作品之一。该剧讲述了抗战期间,一群青年人从北平流亡到重庆发生的故事,从生活的平淡事件入手,展现了抗战后方真实的生活与真实的人性。
《雾重庆》克服了抗战初期话剧“简单、直白”的风格,没有直接宣讲抗战主题,却真实地刻画了人物在战争来临后,生活的无奈与追求,在平淡的经历中引起更多的思考。
为了让每一位北京的观众能真切感受到80年前普通老重庆人的真实生活,重庆市话剧院携手“重庆老字号”的天府可乐,将“老重庆”的味道带到演出现场,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位观演的观众。喝剧中人物喝过的汽水,感受那段不为人知的记忆。



1940年至今,《雾重庆》已经进行了五次排演。新版作品中关于“雾”的意象解释,并不仅仅局限于自然景观:舞台设计中,加入“水雾”;舞美设计中,使用重庆高低错落的地形与吊脚楼,来突出青年人到此之后感受到的“心理落差”与迷茫;服装设计创作中,用色彩饱和度呼应角色心中的“雾”感和纠结。

本轮演出结束后,《雾重庆》将即刻返回重庆,3月18日起将于“中国话剧的圣殿”抗建堂,正式开启新一轮的驻场演出。
责任编辑:郭韶明